首页

苏曼女王调教迅雷 mp4

时间:2025-05-29 20:05:37 作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保险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几何? 浏览量:16966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且强度不断增加,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气候保险正从传统财产险的补充角色演变为独立增长极。其通过创新风险转移机制和嵌入低碳转型逻辑等,既为财产险市场开辟新增长空间,也推动行业服务模式重构。”近日,太保产险副总经理李超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气候保险专注于极端天气事件(台风、洪涝等)的专项保障,填补了传统财产险在气候风险精细化管理中的空白。

  简单来说,气候保险是一种基于气候条件变化而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形式。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这类保险把一个或多个气象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或其他承保对象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处理,每个指数都对应着相应的产量和损益情况,保险条款以这些指数为基础。

  慕尼黑再保险于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保险损失约为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且2024年的总体损失与保险损失经通胀调整后远高于过去10年及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就保险损失而言,93%的总体损失与97%的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

  虽然天气灾害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这也恰恰说明保险业在助力气候风险应对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据李超介绍,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11.1亿元,且以气象灾害为主,推动了农业、新能源、基建等行业对气候风险管理的刚性需求。政策层面,我国通过绿色金融、巨灾保险试点等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农业保险的中央财政补贴高达547亿元,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发展气候保险”。

  李超向澎湃新闻表示,与传统财产险相比,传统财产险侧重静态资产风险,气候保险则更关注动态气候风险。同时气候保险将推动使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巨灾模型等技术,推动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谈及当前气候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李超指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与技术瓶颈‌,气象观测覆盖率和跨部门数据共享不足,导致风险评估精度低,动态建模能力弱;二是‌产品供需失衡‌,传统气候保险服务效率低、赔付慢,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定制化产品供给不足,参保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风险分散机制不够完善‌,再保险市场发育不足,财政依赖度过高,巨灾风险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应用滞后。此外,政策执行存在补贴机制粗放、强制参保立法推进缓慢等问题,制约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转型。

  不过,在他看来,气候保险未来发展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和AI建模等科技实现风险监测的精细化,支持更精准的产品定价和风险预警;二是‌产品结构升级,碳汇保险、绿色项目中断保险、新能源发电量损失保险等创新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气候指数型保险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三是‌风险分散机制创新‌‌,巨灾债券、气候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将加速普及,支撑气候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代炒菜”悄然走红 在消费分层中把握机遇

南宁9月12日电 (林浩)9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志文介绍,自2019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以来,广西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运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

广东省惠来县原副县长、公安局原局长方义镇接受审查调查

3月28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节约用水条例》有关情况。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在会上介绍,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福祉,到2020年底,中国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63万处,可服务人口达到8.7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记者 让宝奎)

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除了“泉泉”外,开幕式还发布了2025年泉州古城蛇生肖IP“七彩刺桐蛇”形象和泉州开元寺西游主题NFT——《海丝行者》数字藏品,并宣布融合了闽南文化、非遗元素的“七彩刺桐蛇”装置将落地泉州古城,在12月与市民游客见面。

时习之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习近平强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谈及如果可能,最想“穿越”到何时?陈伟霆直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属于未来,对于自己而言,每一个今天都是“礼物”,比起“穿越”,更想活在当下。

台风“普拉桑”两次登陆 多地积极应对全力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再看看一线城市。一手房方面,一线城市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6%、1.2%和0.7%,上海上涨0.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一线城市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今年以来首次转涨,分别上涨0.2%和0.5%,广州、深圳分别下降1.5%和1.0%。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